Các bài báo giáo dục Chăm sóc sức khỏe

中醫小兒保育觀

2016-11-10

傳統醫學經過數千年的歷練,累積豐富的知識與經驗。時至今日科學昌明的時代傳統醫學的許多理念與療效,反而愈能補西醫之不足。在此中西醫學交流的時代中,我們從新的觀點,探討傳統醫學中小兒的保育觀。

注意溫度的變化與衣著

明代徐春甫養子十法中提出:背暖、肚暖、足暖、頭涼、心胸涼等原則,強調小兒衣著不可過多或過少,背、腹、足等要注重保暖。

實際應用上,例如小兒睡眠時喜踼被,家長們整晚為他們蓋被,反反覆覆不勝其煩,也影響睡眠。由中醫觀點,可於小兒睡眠時穿著適厚的衣服,但不要穿著臃腫,使呼吸不暢,腹部圍肚兜及雙足著襪保暖等。

宜適度的戶外運動

主張應有充足的睡眠,並主張在氣候適宜情況下,讓小兒到戶外接觸陽光和新鮮空氣,如:「宜時見風日,若都不見風日,則令肌膚脆軟,便易損傷。凡天和日暖無風之時,令母將抱日中嬉戲,數見風日,則血凝氣剛,肌肉硬密,堪耐風寒,不致疾病」這與現代醫學的觀點不謀而合。

注重飲食節度

由於小兒臟腑嬌嫩,脾胃脆弱,消化機能未趨完善,所以古代醫家都十分注重飲食節度,反對乳食太飽。所謂「乳貴有時,食貴有節,可免積滯之患」、「若要小兒安,須受三分飢與寒」並且強調食宜清淡,不可偏食。如《大生要旨》云:「小兒飲食有任意偏好者,無不致病」,又云:凡黏膩乾硬酸鹹辛辣燒炙煨炒煎,俱是發熱難化之物,皆宜禁絕。

現代小兒多喜高熱量飲食,而且過量,造成許多小胖子,而肥胖相伴而來的心臟血管、高血壓、膽固醇…等等問題。所以,依據古人觀點,選擇清淡、易消化、不偏食、不過量等,可保小兒安。早晨起床可喝一杯溫開水,以利排便。

小兒進補宜慎重

凡藥之性,皆有所偏,藥治病,是以藥物之偏性,矯正臟腑之偏性。所謂:「有是病而用是藥,則病受之矣,無是病而用是藥,則元氣受之矣。小兒元氣幾何,能無陰受其損,而變生不測耶?」

現代人喜歡給小兒進補,從維他命到健康食品,到各種補養中藥等等,不一而足,不但無益反而有害。

宜保持精神安靜心情愉快

由於小兒屬於「成而未全,全而未壯」的體質,受外界刺激多是第一次,對於外界刺激的應付能力不足,所以保持小兒精神安靜,是非常重要。徐氏云:「小兒忽見非常之物,或見未識之人,或聞雞鳴犬吠,忽見牛馬等畜,或嬉戲驚駭,或忽聞大聲因而作搐者,緣心氣成虛而精神離散故也」。因此,保持小兒精神安靜,尤其是初生的嬰兒,保持環境安靜舒適,對促進小兒大腦的發育,智慧的增長,氣質的培養等,有著重要的作用。

小兒養育小格言

  • 《古今醫統》
    「四時欲得小兒安,常要三分飢與寒,但願人皆依此法,自然諸病不相干。」
  • 《幼科芻言》
    「治病莫忘脾胃」
    「宜時見風日」
    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
    「吃熱、吃軟、吃少則不病;吃冷、吃硬、吃多則多病。」「忍三分寒,吃七分飽,頻揉肚。」
  • 《小兒病源方論》
    「養子十法」:一要背暖,二要肚暖,三要足暖,四要頭涼,五要心胸涼,六者小兒勿見非常之物或未識之人,七者要溫脾胃,八者兒哭未定勿使飲乳,九者勿得輕粉硃砂,十者慎浴(指浴後勿受涼)。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
聯絡電話:(04) 22052121分機 1185

若有任何疑問,請不吝與我們聯絡
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