膽囊、膽管及肝管內之結石,謂之膽道結石,膽結石醫主要成份分有膽固醇結石。膽色素石(約佔東方人之所有膽石病患的40%)或鈣質石。
膽道結石可發生在肝管、膽囊管、膽囊、以及總膽管內。在台灣,膽道結石是常見的膽管疾病。
引起膽結石的原因
-
年齡:膽囊結石多見於四十歲以上。
-
性別:女性多於男性,主要是由於懷孕、服用口服避孕藥、飲食因素、肥胖,飲食過度或脂肪吃太多。
-
新陳代謝的因素。
-
傳染病:例如傷寒、寄生蟲病易形成膽結石。
-
總膽管狹窄或腫瘤阻塞易有總膽管結石發生。
-
溶血性貧血。
-
肝管狹窄,肝管形態異常或細菌感染可能與肝內結石形成有關。
-
迴腸疾病或迴腸切除病人 (使膽鹽減少)。
症狀
-
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為最常見症狀之一,疼痛強度可由輕度悶痛到嚴重的絞痛。嚴重時背部或右肩也會疼痛。
-
右上腹部有飽脹感,常會有打嗝或嘔吐。
-
發燒或畏寒。
-
黃膽:也就是臉色變黃,鞏膜 (眼白) 變黃。
-
若總膽管完全阻塞住時,小便顏色會呈茶褐色,而大便顏色會變灰白色。
-
這些症狀有時會與胃部疾病發生混淆,所以當這些症狀發生時,請趕快至醫院腸胃肝膽科或一般外科求治,以免延誤治療。
檢查
-
超音波:是一種無痛性和無傷害性檢查,常用來檢查膽囊及肝臟疾病,在檢查前須要禁食 4-6 小時,檢查後可以立即進食。
-
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臟攝影 (ERCP):這是膽道結石常做的一種檢查 。將內視鏡吞入十二指腸,由內視鏡打入顯影劑再照 X 光 。
-
腹部電腦斷層攝影可以進一步了解整個腹腔包括膽道的狀況。
治療
-
疼痛的消除:這是治療病人最優先考慮,一般說來給予平滑肌鬆弛劑,非固醇類止痛劑及麻醉性止痛劑接有效,但嗎啡則非適當給藥,此乃因為嗎啡會引起華特氏括約肌攣縮、增加膽道壓力反而更加劇疼痛。
-
膽囊切除術是治療症狀性膽囊結石最有效的治療方式,選擇性膽囊切除術的死亡率平均低於 1%,但開刀的危險性會因年齡、肝硬化、糖尿病、腎功能失全、心臟血管病變等因素的存在而增加。膽囊切除術 目前多以腹腔鏡手術為優先考量, 因為手術傷口小, 術後復原較快
-
膽石溶解術乃針對膽固醇結石治療所採取之替代性方式,尤其是對於手術高危險群的病人,所用的藥物為 ursodeoxycholic acid (UDCA) 或 chenodeoxycholic acid (CDCA) 兩種,藥理作用為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,以利於溶解;治療期長約一年半至兩年,有效率則為 40% 上下。採用但石溶解術有期非適應症情況,例如色素性結石、鈣化性結石、結石大於 1.5 公分,多發性結石、膽囊弛張不全、過度肥胖、懷孕婦女、肝腎功能不良,及症狀較重者接不適合採用此治療方式。
預防
膽結石的患者有一半是無症狀,30% 則症狀較微,只有20% 是症狀性膽結石併有併發症。以往在1970年代,預防性的膽囊切除術曾被外科醫師採行之,目前則認為並非必要性處置,而採用保守性的觀察。除非有糖尿病、膽囊癌的懷疑下,可做積極性膽囊切除術。對老年人而言,其第一次的膽結石併發症往往較嚴重,死亡率可達20%,須特別加以注意並積極治療。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聯絡電話:(04) 22052121分機 3207
若有任何疑問,請不吝與我們聯絡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