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 型肝炎是肝受到 C 型肝炎病毒 (HCV) 感染所引起的發炎。C型肝炎最初叫『非A非B型肝炎病毒』, 在 1989 年它被分離出來,現已被正式稱為 C 型肝炎病毒。
台灣現今約有 2-3% 的人罹患慢性 C 型肝炎,全台灣 C 肝帶原者約有 30-60 萬人,而某些特殊偏遠地區鄉鎮 C 型肝炎的盛行率甚至可高達到 40~60%。
感染途徑
主要透過血液和血液的直接接觸而傳染,傳染的途徑包括:輸血、毒癮者、靜脈注射 (例如打營養針)、刺青和針灸所用的針也可能會傳播 C 型肝炎病毒。帶有 C 型肝炎病毒的懷孕母親傳染給嬰兒的發生率不到 5%。C 型肝炎與 B 型肝炎不同的是,性行為不容易傳染 C 型肝炎。
症狀與徵兆
急性 C 肝感染病毒感染期間亳無症狀,可能不到一成左右會有像輕微的類似流行感冒的症狀,例如噁心、倦怠、發燒、頭痛、食慾不振、茶色尿或黃疸、腹痛和肌肉或關節酸痛等症狀。大多數慢性 C 型肝炎的患者也沒有任何症狀,可以過著正常的生活。
診斷指標
最常見的測量指數是 丙胺酸轉胺酵素 (SGPT, 正常值<40) 、天門冬安酸轉胺酵素 (SGOT, 正常值 <34) 、胎兒蛋白 (AFP) 、檢查血清中的 C 型肝炎抗體 (ANTI-HCV) 及血清中 C 型肝炎病毒的存在。
SGPT 和 SGOT 都是肝臟受損之後釋放到血液中的酵素,這兩種酵素指數在 C 型肝炎患者的身上經常會升高。在很多感染 C 型肝炎病毒的患者身上,這兩種酵素指數都會輕微上升或中度上升,這通常是受到感染的最初徵兆。
治療方式
飲食及生活指南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聯絡電話:(04) 22052121分機 2264
若有任何疑問,請不吝與我們聯絡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