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ác bài báo giáo dục Chăm sóc sức khỏe

診斷性神經阻斷術

2016-10-14

不少門診患者長期有頸部酸痛,手臂手指酸麻或頸部僵硬的問題,他們的年齡以 30-50 歲上下居多,自然會帶給個人、家庭及任職單位相當大的影響。

一般而言,與頸部相關的解剖構造出現病變,皆有可能造成類似的頸部酸痛症狀,甚至產生上肢疼痛,頭痛等轉移性疼痛的現象。

神經阻斷術的診斷治療運用

為了找出造成頸部酸痛的原因,病患常會接受許多檢查,包括頸部 X 光、磁振造影、神經電生理傳導等。

根據統計,仍有高達 3 成的病患儘管做了這些檢查,原因依舊不明。本文以經常造成頸部酸痛的頸椎小面關節症候群 (Cervical facet syndrome) 為例,談談診斷性神經阻斷可以發揮的功能 。

在頸部酸痛的診斷性神經阻斷中,常用的有神經根注射、硬脊膜外注射及小面關節內側支神經 注射等。

診斷性神經阻斷如何進行?

這一類的診斷性注射為求精確,最好在有 X 光顯影設備的手術室進行。本院的做法是在門診與病患約定於某一指定日期到開刀房之後,再進行以下步驟:

  • 安裝生命徵候監測儀器,需要輕微鎮靜麻醉者則需注射點滴。
  • 確認頸椎小面關節神經部位:病人採俯臥或側臥姿勢,經過消毒、鋪單後,再由醫師藉助超音波、X 光來確定相關解剖位置,並決定施打部位。
  • 在施打部位表皮注射局部麻醉劑
  • 在 X 光定位下,精準地將細長針插至脊椎小面關節神經部位。若使用的是特殊電針,醫師會以電刺激確認針刺部位後,將藥品 (局部麻醉劑)注射至頸椎小面關節神經部位 (內側支神經)
  • 注射完畢後休息約 30-60 分鐘,即可返家。

診斷性神經阻斷的判讀

為了減少診斷性神經阻斷的假陽性率,建議病患接受兩次以上的診斷性神經阻斷,且每次都能有 50% 以上的疼痛緩解,以及止痛時效符合局部麻醉劑作用的時間。

哪些人不適合做診斷性神經阻斷?

並非所有病患的頸部酸痛都適合做診斷性神經注射,若有以下情形,建議暫不考慮:

  • 凝血功能異常:INR > 1.5 或血小板 < 50,000/mm3
  • 懷孕、注射部位的皮膚感染、有對藥物嚴重過敏的病史
  • 曾接受過脊椎融合手術因而導致定位困難者、有很明顯的神經檢查異常,如肌無力、反射異常等

診斷性神經阻斷可能的風險

診斷性神經阻斷可能產生的風險如下:

  • 注射部位疼痛、出血
  • 對局部麻醉劑的過敏反應, 頭暈,暫時性的上肢無力及麻木感
  • 脊椎內感染(非常罕見)
  • 持續癱麻,下肢運動及感覺受損(非常罕見)

確定病因之後即可採取治療對策

  • 一旦病患經診斷性神經阻斷證實為小面關節症候群,即可接受射頻熱凝神經燒灼術 (Radiofrequency lesioning) 而得到長期止痛的效果,成功率及有效率都極高。
  • 由於頸部酸痛是非常普遍的問題,而且難以單純依據病史、物理檢查或放射性造影等就得到確定診斷,因此一開始採取較保守性的治療,包括短期服用消炎止痛藥、休息或復健等,應是合理作法。
  • 但若病患無法經由這些治療得到滿意的效果,即可經由診斷性神經阻斷去尋找疼痛發生的可能原因,不但可以很快得到一定程度的止痛效果,還可進一步以射頻治療向長期的頸部酸痛說掰掰。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
聯絡電話 (04) 22052121分機 3207

若有任何疑問,請不吝與我們聯絡

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