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疗新知

卫教文章

異位性皮膚炎

2016-11-17

異位性皮膚炎之患者,其本人或家族中或有患氣喘、枯草熱、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等之傾向。

本疾病的原因不明,其症狀隨年齡可發生慢性的消長、分佈及形態的改變。癢是最主要的臨床症狀,在冬季可能惡化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乳兒型:發生輕度潮紅於頸部,臉部乾裂伴隨丘疹,激癢易呈滲出性或結痂,大多會逐漸地自然治癒
  • 小兒型:出現激癢丘疹群,因搔抓丘疹造成表皮缺損及結痂,有時可見境界顯明的苔蘚化病灶發生於手肘窩等皮膚皺摺處
  • 成人型:病變類似小兒型;融合性丘疹成為苔蘚化,其周圍有散在性的表皮脫落性丘疹;惡化時會有濕潤滲出或結痂。好發於臉、側頸、手或足背。

異位性皮膚炎預防

  • 不穿過多衣服;不暴露於寒冷、乾燥或有風的環境中
  • 禁止穿著易引起激癢的衣料(如毛衣)
  • 家中不宜鋪地毯以免藏污納垢,增加過敏原累積的機會
  • 不過度沐浴
  • 不使病人焦慮或過度疲倦
  • 飲食方面對小麥、蛋、牛奶、蕃茄、調味料過多的食品,或刺激物如咖啡、茶、酒等應盡量的減少食用

除了上述的注意事項外,應請皮膚科醫師診治。

治療原則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• 減輕患部搔癢感:投予口服抗組織胺。
  • 重建患部皮脂膜:不論病灶有無,養成洗澡後,塗擦保濕身體乳之習慣。
  • 預防治療細菌感染:清潔皮膚,塗擦抗生素軟膏於傷口處。 
  • 治療發炎反應:病灶嚴重時,仍應塗擦外用類固醇軟膏。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
連絡電話:(04) 22052121分機 2198

若有任何疑問,請不吝與我們聯絡

回上页